1.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,推动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
2. 通过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,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。
3.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确保生态环境功能区永续利用。
4.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果,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生态环境。
三、项目实施措施
1.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,加大环境治理投入。
2. 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,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。
3.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,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业务能力。
4.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,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。
5. 加大对生态环境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,确保项目实施。 6.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体系,确保项目效果。 7.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,推动国际生态环境治理。
四、项目实施进度安排
1.第一阶段
(2021年-2022年):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,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,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。
2. 第二阶段
(2022年-2023年):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,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业务能力,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。
3. 第三阶段
(2023年-2024年):加大对生态环境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,确保项目实施,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估。
4. 第四阶段
(2024年-2025年):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,推动国际生态环境治理。 五、项目预期成果
1.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,推动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
2. 通过实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,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。
3. 确保生态环境功能区永续利用,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持。 六、项目资金预算
1.调查及分析费用:500万元
2. 人员培训及设备购置费用:300万元
3. 项目实施费用:200万元
4. 绩效评估费用:100万元
5. 其他费用:50万元 七、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
1.政策及法规风险:加强政策及法规建设,加大环境治理投入,确保项目实施。
2. 实施效果风险: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体系,确保项目效果。
3. 资金及资源风险:加大项目投资力度,积极争取资金支持。
4. 国际合作风险:加强国际合作,推动国际生态环境治理。 八、项目实施效益预测
1.提升生态环境质量,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区。
2. 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持。
3. 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。
4.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。